湖北:医患关系为何“弱不禁风”?_中国医患纠纷网--江苏建康律师事务所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湖北:医患关系为何“弱不禁风”?

发布时间:0000-00-00 00:00:00

  “患者家属在院内停尸,围堵医院大门。有医生被打伤住院。”(健康报)

  9月18日,本报热线电话接到湖北某县级市(以下简称A市)一位医务人员打来的“报料”电话,称当地一家医院发生严重医疗纠纷。记者随后赴现场采访调查。

  源起 心梗病人在医院去世

  A市位于鄂西北,与河南交界。发生纠纷的是A市中医院。9月21日,记者来到这家医院时,医院看起来很平静。院子很小,门诊综合楼与临街大门间的距离不到10米。楼内的病人不多,一、二楼是急诊、门诊,三楼是泌尿科,四楼是办公区。中医院樊副院长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形。

  9月16日下午5时10分,医生们准备交班的时候,医院大厅来了两个人,一位40来岁的中年男人一手捂胸,满头大汗,表情痛苦。同行的另一个人一脸焦急,一看到急诊室的牌子就搀着病人快步走了进去。

  这天,在急诊值班的医生姓周,是医院仅有的两位主任医师之一。周医生经过初步观察,感觉病人病情急重,疑似急性心肌梗死,要求病人卧床,不要走动。心电图结果显示:多导联ST-T段异常,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进一步明确。患者主诉,3年前曾有心绞痛发作过。医生随后开出处方:吸氧5毫升/分钟持续、卡托普利25毫克、速效救心丸、利多卡因100毫克静点。

  病人在同伴陪护下去输液室输液。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病人情况似乎很稳定。下午6时,正在输液的病人忽然开始挣扎,脸被剧烈的痛苦扭曲,四肢不自主地挥舞。陪同的朋友使出全身力气没有按住,病人从床上滑下来。接到紧急呼叫的医生护士赶到时,患者心跳骤停。这时,时钟指向6时10分。正在急诊室值班的所有医护人员开始紧急抢救,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并反复使用肾上腺素、纳络酮、尼可刹米等药物进行救治,但病人始终没有醒过来。7时30分,医院宣布病人死亡。

  分歧 “人走着进来,两个小时就没了?”

  晚8时40分,A市卫生局接到电话:“有病人在中医院死亡,希望卫生局尽快调查处理。”

  当A市卫生局黄副局长和陈科长赶到中医院时,那里已经聚集了约20名死者的亲属和朋友。

  “进医院时好好的,为什么这么快就走了?”家属和朋友们想不通。

  医院解释说,病人得的是急性心肌梗死,而且是大面积的心肌梗死,这个病十分凶险,很容易引起猝死。就中医院的条件来说,已经尽了全力,接诊医生是当地的十佳医生,代表了医院的最高水平。

  “为什么病人全身发紫?”

  “病人本来就是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脏就不能正常供血了,大面积心梗往往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全身缺氧所致。”医院解释。

  “这么严重的疾病,输液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医生或护士在床边陪着?”

  “护士就在对面的配液室,医生也在旁边的医师值班室里,没有远离。病人有陪护人员,并没有要求一级陪护。而且,在病人陪护呼叫医生护士时,值班人员马上就赶到进行抢救了。”

  “40多岁的人这么快就走了,孩子还在读书,双亲岁数也大了,他这一走,这个家可怎么过?”

  医患双方反复沟通一直持续到深夜两时。死者家属最后表示,虽然对医院的做法基本没有异议,但感觉医院的处理还有欠合理的地方……

  激化 亲属围在医院吊孝

  9月17日上午8时以后,A市中医院的门口开始热闹起来。死者的亲属们把死者的尸体抬到一楼大厅,周围摆满花圈。“死者那边来了好多人,加上看热闹的,有100多人,把医院大门都堵住了。”中医院门口一位“趴活”的三轮车主回忆说。

  死者生前一位朋友告诉记者,死者很讲义气,朋友特别多,还有朋友从武汉等地专程赶来探望,前来吊孝的有50多人。这些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上楼跟院方继续协商,一部分在楼下守灵。

  据院方介绍,当时上楼协商的是死者的直系亲属和一些特别“铁”的朋友。疑问主要还是头天夜里反映的问题,认为医院处置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医院坚持认为自己没有过错。

  9月17日中午过后,随着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院子里的人们情绪开始急躁起来。有人对医院的解释不满意,要求赔偿,甚至大声喊出赔100万元的口号,有人拿大锁把医院大门锁起来。与此同时,楼里的部分医生也越来越不满意。特别是下午4时过后,有医生下班要出院门,发现大门被锁,要求患方立即开门。双方对峙剑拔弩张。

  这时,发生了一件令很多人想不到的事。人群中,一位瘦瘦的女医生突然倒地。围观的人群炸了锅!有人叫嚷:“有大夫被打了,有大夫被打了!”……这个消息当晚迅速在A市特别是医务系统传开,第二天通过电话传到本报编辑部。

  真的有医生被打吗?9月21日至22日,记者就此在当地采访,当事各方均矢口否认。当事的女医生解释说,自己倒地是因为一脚踩空所致,并没有跟人发生肢体冲突。

    平息 政府出面协商解决

  9月17日上午,随着中医院聚集人员的增多,院方向属地派出所报案,警方迅速派人到达现场。与此同时,市卫生局也向上级汇报。A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管卫生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公安局副局长组成的事件处理领导小组。一方面找死者以前的亲朋好友当“说客”协调,一方面派人赴现场维持秩序。

  据参加现场协调工作的A市某局杜局长介绍,导致纠纷处理一度陷入僵局的原因是,医患双方虽然分歧不大,但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患方认为,这么年轻的一个人,进来好好的,才两个小时就死在医院,院方应该负点儿责任;医院则坚持认为,医疗行为无过错,凭什么负责任,更不能赔钱!

  杜局长表示,尽管当时场面混乱,但多数人只是喊喊口号,或七嘴八舌议论,没有出现激烈冲突,更没有出现医生被打的情况。这中间,既有医患双方比较克制的因素,也跟政府现场处理得力、警员坚守岗位有关。他说,当时面对一度复杂的情况,他操起高音喇叭站到家属中间的凳子上大声喊话,希望大家冷静,相信政府会给大家一个公道的。

  杜局长告诉记者,经过反复协商沟通,死者家属与朋友于9月18日下午全部撤离现场,移走尸体。政府的态度比较明确,医院没有责任,但考虑到死者家属的实际情况,由政府出面协调给死者年迈的双亲办理低保,由民政局负责处理丧葬事宜。“各方对处理结果均比较满意。总体上说,市政府处理这起医疗纠纷的措施比较得力。”

  反思 医患之间到底怎么了

  当了20年医生的A市中医院樊副院长越来越看不明白:为什么医生这么难做,为什么医患关系如此敏感?为什么个别人就是不相信医院的解释?

  死者一位生前好友告诉记者,在医院摆花圈,确实扰乱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但他们绝对不是“医闹”,更不想把医院怎么样,只是心里有些结解不开,想弄明白一些事情。他认为,患方的不理智行为跟当前的大环境有一定关系,包括技术水平、服务能力、服务细节等,医疗卫生部门确实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记者问,既然医院没有过错,患方也没有明确的诉求,为什么事情还弄得这么大,要动用这么多的部门来解决,成本是否太高了?“这只是个例。”A市卫生局医政科陈科长说她自己也常常在思考:一方面,医患纠纷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群体事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政府重视医疗纠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相互信任是良好医患关系形成的基础,搞得动不动就要警察维持秩序,这种处理方式对医患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尚需时间检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这样患者家属停尸医院的事在A市并不稀奇。该市另一家医院今年8月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善后工作目前还没完成。在当地网站的论坛上,有不少网友就此分析,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其原因不外几点:人们对待医疗这一特殊“消费”有着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某些医疗机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患者不负责任;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不去寻求正当的解决途径;卫生行政部门对下属卫生事业单位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政府对医患纠纷相关法律宣传不够等。“其实站在患者立场说,家里人因医治无效死亡令人同情,但家属采用极端方式,不但无益于解决实质问题,更容易激化医患矛盾,加大医患之间的裂痕,互相设防,最终会影响到医疗效果。”

 

来源: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