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病人“赖床” 医院状告病人
发布时间:0000-00-00 00:00:00
医院说,病人符合出院条件,不该赖着病床不走;家属说,孩子病情不稳,还要继续观察。今天上午,徐汇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医院告病人“赖床”的特殊案子。
16岁患儿肾移植
2006年9月,当年16岁的小张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提供肾源的是河北一名6岁的脑死亡男孩。当年,这则给肾功能衰竭病人移植比病人年龄小的儿童肾脏的案例,尚属国内首例。
当时,小张患有严重肾病已10年,且病情日益恶化,衡量肾功能的肌酐指标高达800至1000,是正常人的10倍以上,只有肾脏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后来,在多方帮助下,小张在儿科医院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手术仅一个月,新肾脏神奇长大,小张也恢复正常。
医院状告患儿赖床
然而,对于术后是否康复的问题,医院和病人家属却产生分歧,并最终走上了法庭。原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诉状中称,2006年9月该院对小张进行的肾移植手术是成功的,而且目前移植肾功能和生长情况良好,符合出院标准。但患者家属以种种理由拒绝出院,占用医院床位,已经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因此,原告要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出院。
而被告小张的父母则表示,目前儿子的病情尚未稳定,担心出院后,病情出现反复,医院到时推卸责任。小张的父母还强调,2006年进行肾移植手术时,他们并不清楚肾源是来自一名6岁脑死亡男孩,他们怀疑儿子病情这两年出现波动,很可能跟肾源有关。
家长:患儿病情不稳
今天上午,在徐汇区法院,被告10多位亲属赶来听庭,法院不得不更换到一个大房间进行调解。被告父母称,手术后两个月,儿子就出现不明原因的纯红细胞再障,打促红素也再无效果,如果打丙种球蛋白,一个月要花两万元,而这些费用要全部自理。去年7、8、9三个月,儿子就注射了150瓶丙种球蛋白。
被告代理人罗律师认为,被告之所以没有离开医院,原因有三,一是当初的换肾手术并非被告要求,而是原告强烈建议下才做的;二,手术到目前为止并不成功,被告目前依然单独居住在儿科医院隔离监护病房内,院方也没有说被告可以转入普通病房;第三,被告目前病情不稳定,去年7月至9月三个月期间,注射丙种球蛋白150瓶,目前病情才稍微稳定,但是今后病情难以确定。
家长申诉知情权
被告称,曾多次向院方提出,想知道换肾的肾源是否合法合格健康,但院方都拒绝回答。因此,被告认为院方侵犯了他的知情权。综上所述,在这种不信任的基础上,被告无法相信医院出具的出院报告,因此,不是被告不想走不愿走,而是不敢走。
针对被告提出的观点,原告代理人指出,丙种球蛋白已从2007年9月停用,至今未再使用,院方认为病人已经具备了出院条件,只需再来医院定期随访。此外,肾源是来自专业机构,是健康合法的,换肾手术也是在被告强烈要求下做的。
原告还透露,当时提供肾脏的小孩的另外一个肾已经给了另外一个成年人,目前状况良好。这也是说明肾源是没有问题的。截至记者发稿时,该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记者获悉,因为拖欠32万元医药费,医院已对患儿和家长另案起诉。
来源:新闻晨报
中国医疗纠纷网http://www.chinaylj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