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性病诊疗管理规范(试行)
发布时间:0000-00-00 00:00:00
为依法加强对性病门诊的管理,规范我区的性病诊疗工作,落实性病诊疗工作的各项准入条件,确保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在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配套文件中专科门诊部(所)基本开业标准的基础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性病诊疗管理规范》对开展性病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执业标准做如下的规定:
一、基本要求
(一)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准许开设性病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
(二)医务人员的配备
门诊医务人员:三级以上(含三级,下同)医疗机构或床位在100张以上的专科医疗机构至少4名,其中高级职称(医师)至少1名;二级以下(含二级,下同)至少3名,其中中级职称(医师)至少1名。包括临床医师、护士、咨询和疫情管理兼职人员等。
实验室人员:三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床位在100张以上的专科医疗机构2~3名,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至少1名;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初级技术职称1~2名。兼职人员应相对固定。
(三)医务人员培训上岗
从事性病诊疗业务的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和咨询员)必须经过省级以上专业培训,经考核取得培训合格证,并定期(每3年至少培训1次)接受市级以上专业技术培训。
(四)门诊医生严格按照《性病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和《性病临床手册》进行诊疗活动,实验室人员严格按照《性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五)诊疗场所
1、医师与患者有一对一的诊疗室;
2、有检查室、治疗室及注射室、健康教育咨询室、实验室(自治区级医疗机构应设独立科室,其它医疗机构可设在医院检验科内)和候诊厅(区);
3、诊断、治疗、化验服务相对集中;
4、诊疗环境卫生、整洁,空气清新。
(六)各室(区)基本设备要求
1、诊室: 医生办公桌椅、血压计(共用)、听诊器、体温表,各种化验单,联系卡,健康教育处方。
2、检查室:包括女检查床、一次性窥阴器、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棉拭子、一次性塑料及乳胶手套;石蜡油、3%-5%醋酸溶液、新洁尔灭、2%碘酊;检查灯、污物桶、消毒桶、紫外线灯、排风扇。
3、健康教育咨询室:(见健康教育标准)
4、实验室: (见实验室标准)
5、治疗室: 包括治疗床、检查灯、CO2激光或其它用于尖锐湿疣治疗的物理治疗仪;急救箱、氧气袋;污物桶、消毒桶、紫外线灯、排风扇。
6、注射室:包括一次性注射器、消毒剂;急救箱、氧气袋;污物桶、消毒桶、紫外线灯、排风扇。
7、药房: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性病治疗推荐方案,备有以下药物:
头孢菌素类: 头孢曲松等;
氨基甙类:大观霉素;
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等;
青霉素类: 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钠等;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等;
抗病毒类: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等;
磺胺类: 复方新诺明等;
抗滴虫类: 甲硝唑等;
抗真菌类: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栓剂等;
其它: 足叶草毒素等。
8、候诊厅(区):有性病艾滋病宣传栏、候诊椅、性病咨询电话号码、意见箱、投诉电话号码、各种性病检查、化验和药品价目表、自动避孕套售货机或专柜。
(七)消毒隔离和污物处理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具体要求如下:
1、 器械消毒可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定的消毒剂;
2、 用过的一次性器具用消毒液浸泡或毁形后统一处理,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床单焚烧处理;
3、 物体表面、地面用消毒液擦拖,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
4、 医护人员,要使用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流水洗手,消毒纸巾(液)擦手。
二、临床诊断及治疗标准
(一)按照国家及卫生部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来诊断和处理性病,参照卫生部性病治疗推荐方案治疗性病。
(二)有门诊工作制度。
(三)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要求:
1、病历书写合格;
2、诊断准确;
3、化验合理、发报告及时;
4、治疗规范,药物使用正确,给药途径合理,药物剂量准确,无药物配伍禁忌。
(四)性伴通知
临床医生有医嘱,病历上有性伴通知记录,发放性伴通知卡。
(五)提供性病咨询与健康教育服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六)提供艾滋病检测前后的咨询服务。
三、实验室标准
(一)组织管理
1、有实验室负责人,实验人员分工明确;
2、实验室人员定期参加培训、进修或专业研讨会;
3、有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
4、制定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二)基本设置要求及环境条件
1、实验室布局合理,有包括开展常规化验、细菌培养(含无菌室)、血清学检验等工作区以及工作人员休息室。污染区与清洁区分区明确;
2、各实验室配置的设备应满足开展性病实验室基本检测项目的要求;
3、实验室的环境应满足各检测试验的环境基本要求。
(三)开展的基本项目
1、梅毒: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TRUST)
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或镀银染色检查(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不要求)
梅毒螺旋体血球(或颗粒)凝集试验(TPHA/TPPA)
2、淋病:
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淋球菌培养
氧化酶鉴定试验
3、非淋菌性尿道炎:
涂片检查白细胞
支原体培养(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不要求)
衣原体抗原检测
4、HIV感染:
血清抗体初筛试验
5、阴道滴虫病:
湿片镜检
6、念珠菌病:
10%KOH湿片镜检
7、真菌培养
(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不要求)
8、细菌性阴道病
线索细胞检查
胺试验
pH测定
(四)质量管理
1、仪器、设备
实验室所有在用仪器都有使用、保养及维修的记录,有温控的仪器需每天记录温度。
2、培养基及试剂
(1)严格按配方及技术要求配制相关培养基及试剂;
(2)对配制的培养基及试剂应有质检;
(3)购买的试剂盒应为经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附有关证明);
(4)所有培养基及试剂的保存都应符合要求。
3、质控
(1)实验室开展室内质控,包括使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质控品;
(2)定期参加室间质控。
(五)结果报告及保存
1、结果记录格式规范;
2、检测结果报告完整;
3、更改数据或文字应按规定进行;
4、文件和试验记录存档(3年以上);
5、存档资料便于查询,有资料存档、查询、借阅、保密制度。
四、疫情管理工作标准
(一)规章制度健全
1、有性病疫情报告、登记制度;
2、有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制度;
3、有性病疫情报告奖惩和保密制度。
(二)有疫情报告卡和登记簿
1、门诊有性病疫情报告卡;
2、有性病门诊日志;
3、有性病患者登记簿;
4、性病门诊量统计表;
5、性病病例按月份和病种统计。
(三)疫情管理工作达到要求
1、性病疫情收集、登记和报告有专人负责;
2、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疫情,性病疫情卡在确诊后48小时内报出;
3、每季度进行一次报告卡质量的分析;
4、每季度进行一次疫情漏报调查。
五、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标准
(一)健康教育
1、有性病艾滋病宣传栏/橱窗/展板;
2、有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录像;
3、候诊室有导医/咨询台;
4、免费发放有关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
5、不定期上街或到社区向社会大众宣传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
6、每年为报纸、电台等大众传媒撰写性病艾滋病防治科普文章2篇以上;
7、医生诊治病人后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内容包括:遵医嘱治疗、健康教育和咨询、性伴通知和促进安全套的使用,需要时提供HIV咨询和检测。
(二)咨询服务
1、应设有咨询室,门口的标志既要避免敏感,又要利于求询者寻找;
2、咨询室的环境要安静、舒适,能够做到一对一咨询,保护病人隐私;
3、室内光线明亮、清洁卫生,通风好,桌椅摆放恰当,有窗帘或其他遮挡物能保护求询者的面部不被外人看到。有保密的文件柜保存资料。室内张贴有关咨询工作制度等;
4、备有一定的健康教育材料(健康教育处方、宣传小册子、有关录像带等);
5、备有演示用的安全套、演示用具、操作图及有关安全套销售信息等;
6、备有其他性病服务、转诊、社区支持网络信息(联系电话、地址、服务时间和行车路线等);
7、有专门的咨询登记表、咨询病历,并妥善保管;
8、有受过性病艾滋病咨询专业培训的不同性别的咨询员值班。
(三)临床医生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技能
1、门诊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应掌握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技巧;
2、临床医务人员应能够鉴别安全套的质量和具有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技能。
一、基本要求
(一)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准许开设性病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
(二)医务人员的配备
门诊医务人员:三级以上(含三级,下同)医疗机构或床位在100张以上的专科医疗机构至少4名,其中高级职称(医师)至少1名;二级以下(含二级,下同)至少3名,其中中级职称(医师)至少1名。包括临床医师、护士、咨询和疫情管理兼职人员等。
实验室人员:三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床位在100张以上的专科医疗机构2~3名,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至少1名;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初级技术职称1~2名。兼职人员应相对固定。
(三)医务人员培训上岗
从事性病诊疗业务的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和咨询员)必须经过省级以上专业培训,经考核取得培训合格证,并定期(每3年至少培训1次)接受市级以上专业技术培训。
(四)门诊医生严格按照《性病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和《性病临床手册》进行诊疗活动,实验室人员严格按照《性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五)诊疗场所
1、医师与患者有一对一的诊疗室;
2、有检查室、治疗室及注射室、健康教育咨询室、实验室(自治区级医疗机构应设独立科室,其它医疗机构可设在医院检验科内)和候诊厅(区);
3、诊断、治疗、化验服务相对集中;
4、诊疗环境卫生、整洁,空气清新。
(六)各室(区)基本设备要求
1、诊室: 医生办公桌椅、血压计(共用)、听诊器、体温表,各种化验单,联系卡,健康教育处方。
2、检查室:包括女检查床、一次性窥阴器、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棉拭子、一次性塑料及乳胶手套;石蜡油、3%-5%醋酸溶液、新洁尔灭、2%碘酊;检查灯、污物桶、消毒桶、紫外线灯、排风扇。
3、健康教育咨询室:(见健康教育标准)
4、实验室: (见实验室标准)
5、治疗室: 包括治疗床、检查灯、CO2激光或其它用于尖锐湿疣治疗的物理治疗仪;急救箱、氧气袋;污物桶、消毒桶、紫外线灯、排风扇。
6、注射室:包括一次性注射器、消毒剂;急救箱、氧气袋;污物桶、消毒桶、紫外线灯、排风扇。
7、药房: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性病治疗推荐方案,备有以下药物:
头孢菌素类: 头孢曲松等;
氨基甙类:大观霉素;
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等;
青霉素类: 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钠等;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等;
抗病毒类: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等;
磺胺类: 复方新诺明等;
抗滴虫类: 甲硝唑等;
抗真菌类: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栓剂等;
其它: 足叶草毒素等。
8、候诊厅(区):有性病艾滋病宣传栏、候诊椅、性病咨询电话号码、意见箱、投诉电话号码、各种性病检查、化验和药品价目表、自动避孕套售货机或专柜。
(七)消毒隔离和污物处理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具体要求如下:
1、 器械消毒可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定的消毒剂;
2、 用过的一次性器具用消毒液浸泡或毁形后统一处理,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床单焚烧处理;
3、 物体表面、地面用消毒液擦拖,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
4、 医护人员,要使用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流水洗手,消毒纸巾(液)擦手。
二、临床诊断及治疗标准
(一)按照国家及卫生部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来诊断和处理性病,参照卫生部性病治疗推荐方案治疗性病。
(二)有门诊工作制度。
(三)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要求:
1、病历书写合格;
2、诊断准确;
3、化验合理、发报告及时;
4、治疗规范,药物使用正确,给药途径合理,药物剂量准确,无药物配伍禁忌。
(四)性伴通知
临床医生有医嘱,病历上有性伴通知记录,发放性伴通知卡。
(五)提供性病咨询与健康教育服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六)提供艾滋病检测前后的咨询服务。
三、实验室标准
(一)组织管理
1、有实验室负责人,实验人员分工明确;
2、实验室人员定期参加培训、进修或专业研讨会;
3、有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
4、制定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二)基本设置要求及环境条件
1、实验室布局合理,有包括开展常规化验、细菌培养(含无菌室)、血清学检验等工作区以及工作人员休息室。污染区与清洁区分区明确;
2、各实验室配置的设备应满足开展性病实验室基本检测项目的要求;
3、实验室的环境应满足各检测试验的环境基本要求。
(三)开展的基本项目
1、梅毒: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TRUST)
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或镀银染色检查(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不要求)
梅毒螺旋体血球(或颗粒)凝集试验(TPHA/TPPA)
2、淋病:
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淋球菌培养
氧化酶鉴定试验
3、非淋菌性尿道炎:
涂片检查白细胞
支原体培养(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不要求)
衣原体抗原检测
4、HIV感染:
血清抗体初筛试验
5、阴道滴虫病:
湿片镜检
6、念珠菌病:
10%KOH湿片镜检
7、真菌培养
(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不要求)
8、细菌性阴道病
线索细胞检查
胺试验
pH测定
(四)质量管理
1、仪器、设备
实验室所有在用仪器都有使用、保养及维修的记录,有温控的仪器需每天记录温度。
2、培养基及试剂
(1)严格按配方及技术要求配制相关培养基及试剂;
(2)对配制的培养基及试剂应有质检;
(3)购买的试剂盒应为经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附有关证明);
(4)所有培养基及试剂的保存都应符合要求。
3、质控
(1)实验室开展室内质控,包括使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质控品;
(2)定期参加室间质控。
(五)结果报告及保存
1、结果记录格式规范;
2、检测结果报告完整;
3、更改数据或文字应按规定进行;
4、文件和试验记录存档(3年以上);
5、存档资料便于查询,有资料存档、查询、借阅、保密制度。
四、疫情管理工作标准
(一)规章制度健全
1、有性病疫情报告、登记制度;
2、有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制度;
3、有性病疫情报告奖惩和保密制度。
(二)有疫情报告卡和登记簿
1、门诊有性病疫情报告卡;
2、有性病门诊日志;
3、有性病患者登记簿;
4、性病门诊量统计表;
5、性病病例按月份和病种统计。
(三)疫情管理工作达到要求
1、性病疫情收集、登记和报告有专人负责;
2、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疫情,性病疫情卡在确诊后48小时内报出;
3、每季度进行一次报告卡质量的分析;
4、每季度进行一次疫情漏报调查。
五、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标准
(一)健康教育
1、有性病艾滋病宣传栏/橱窗/展板;
2、有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录像;
3、候诊室有导医/咨询台;
4、免费发放有关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
5、不定期上街或到社区向社会大众宣传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
6、每年为报纸、电台等大众传媒撰写性病艾滋病防治科普文章2篇以上;
7、医生诊治病人后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内容包括:遵医嘱治疗、健康教育和咨询、性伴通知和促进安全套的使用,需要时提供HIV咨询和检测。
(二)咨询服务
1、应设有咨询室,门口的标志既要避免敏感,又要利于求询者寻找;
2、咨询室的环境要安静、舒适,能够做到一对一咨询,保护病人隐私;
3、室内光线明亮、清洁卫生,通风好,桌椅摆放恰当,有窗帘或其他遮挡物能保护求询者的面部不被外人看到。有保密的文件柜保存资料。室内张贴有关咨询工作制度等;
4、备有一定的健康教育材料(健康教育处方、宣传小册子、有关录像带等);
5、备有演示用的安全套、演示用具、操作图及有关安全套销售信息等;
6、备有其他性病服务、转诊、社区支持网络信息(联系电话、地址、服务时间和行车路线等);
7、有专门的咨询登记表、咨询病历,并妥善保管;
8、有受过性病艾滋病咨询专业培训的不同性别的咨询员值班。
(三)临床医生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技能
1、门诊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应掌握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技巧;
2、临床医务人员应能够鉴别安全套的质量和具有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技能。